24岁男青年健身后竟然排出“酱油尿”!可致命的运动误区,很多人都犯过
有约君说
近些年,全民健身的热情那叫一个高涨。
都市小青年为了八块腹肌和马甲线在健身房挥洒汗水,快走、广场舞、爬行操成为中老年人心头好,最近恰好是广马半程马拉松的报名阶段,有约君邻居家60多岁的张大爷也跃跃欲试……
运动热情固然是值得肯定,然而,因运动不当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忽视。运动损伤、“酱油尿”、甚至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,这都是因为踩中了本可避免的运动“雷区”!
怎么做才能安全又科学地锻炼?
让有约君教你正确的运动姿势 ~
咱们先从两个案例说起——
这种病不只跟小龙虾有关
健身不当也会中招
有健身经验的研究生赵林(化名),歇了一段时间没有锻炼,今年7月,赵林重返健身房,第一天就觉得胳膊疼痛无力,坚持了几天越來越不舒服,胳膊肿痛,尿量很少,颜色也变深了。赵林赶紧前往到医院,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,需要立即住院,还一度下了病危通知书。经过10天的住院治疗,赵林终于痊愈出院。
同样经受“一劫”的还有24岁的张超(化名),由于长期缺乏运动,张超工作后胖了20斤。为了改变现状,他和朋友打赌,要在两个月内练出六块腹肌。说到做到的张超每天都去健身房,像打了“鸡血”一样狂练两个小时,练到第四天,张超感到身体不适,小便的颜色深得犹如酱油!他赶紧到医院检查,发现自己的肌酸激酶超正常人100倍,同样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,做了血液透析后才缓过来的张超后悔不已。
近两年,“横纹肌溶解”常常和“小龙虾”一起出现在公众视野中,其实运动不当才是横纹肌溶解最常见的诱因,一些长期缺乏运动、一时兴起高强度突击运动的中青年最容易中招。运动不当会使肌肉里的肌红蛋白大量进入血液,在通过肾脏排泄时,会堵塞肾小管,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。
案例中的“元凶”——运动过度,本是很容易就能避免的一件事,为何还有人踩雷?别急,先让有约君教你如何识别运动过度:
1.运动过度,一般有头晕、呼吸困难、定向力障碍、精神恍惚、心脏跳动快、脱水等症状。
2.回家休息后,如果容易激动或抑郁、睡眠质量下降、精神萎靡、嗜睡的并伴有体重下降、食欲降低时,那么也代表你运动过度了。
3.当肌肉持续酸痛无缓解、小便颜色变为茶色或者酱油色、小便量减少时就应该引起重视,这些都极有可能是横纹肌溶解的表现。
长期缺乏锻炼者
健身前最好先做体检
近年来,健康阳光的“运动美”越来越受追捧,比如,不少年轻姑娘艳羡模特修长健美的身材,再低头看看自己的“游泳圈”,当即拍大腿决心踏上减脂健身之路。你可知道,这种三分钟热度也有风险?
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许顶立教授说,普通健康人在没有运动底子的前提下,平时很少参加锻炼,如果突然进行大强度的运动,容易产生“运动应激综合征”,其中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运动性猝死。这样的例子屡屡登上社会新闻头条:
另外,交感神经剧烈兴奋、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充水和功能饮料导致电解质紊乱、处于感冒等炎症感染期、过度疲劳、运动前饮食不当,这些都可能导致运动应激综合征。
许顶立说,只要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,是可以发现这些诱发猝死的隐匿性因素的。长期缺乏锻炼、有一定基础疾病的人士,应在开始运动计划前到医院体检,主要是做以心肺功能为主的体检,最好再做一个“心电运动负荷实验”,这个实验可以帮助诊断受测者是否患有隐匿性心脏病。
有条件的可到有运动医学科的医院,向专家寻求运动指导。需要减重或增肌的人群,还可先咨询专业营养师,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。
长期不运动
最好先从有氧运动开始
资深运动爱好者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浩说,首次接触健身或长时间缺乏锻炼的人,最好先从有氧运动开始,不仅可以调动机体的代谢,还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储备,有利于健身习惯和周期的养成。
体脂比例偏高的人,在开始健身的前三个月最好以有氧运动为主,待体重降下来,代谢升上去,培养了一定运动习惯,再根据个人身体的情况和健身的要求,加入有规律的无氧运动。
如果感觉健身初期难以坚持下去,不妨喊上家人、闺蜜或者好哥们,多人同行互相激励,使用一些大负重的器械的时候还可以互相协助和保护。
开始了系统地有计划地开展健身运动后,一个好的健身教练或者健身同伴的指导作用就显现出来了,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运动目标、时间周期、健身动作与强度等,都需要充分考虑。
对于工作繁忙、时长加班的上班族,若为人父母,还需照顾家中老小,规律的健身、充足的睡眠说得上是奢侈的事情,尽管如此,“见缝插针”式的健身也总比不运动要强得多。
老人健身要量力而行
适度快走有益健康
中老年人也是近年来体育锻炼的主力军,不少老年人锻炼时的精气神完全不输给小白领。然而专家提醒,中老年人健身切记量力而行。老年人不宜做张力性运动,比如挑战身体极限式的猛烈扭头转腰、仰卧起坐、弯腰够脚面、器械健身、举重、跑马拉松等,对抗性的打篮球、踢足球等也不利于保护身体。
专家建议,游泳和快走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最佳运动方式,跳广场舞也是一种可参考的休闲锻炼方式。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黄兆琦介绍,多走路不仅可以减低胆固醇,而且有助于降血压。步速要以中速为宜,行走时上身要挺直,否则会压迫胸部,影响心脏功能。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,要前脚掌着地,不要后脚跟先落地。每天步行半小时至1小时,强度因体质而异,一般以微微出汗为宜。
这也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,走的步数越多越好吗?有约君在之前的推送里详细解答过这个问题:每天步数排名第一,你好开心?运动医学专家告诉你走多少步最健康
此外,老年人喜欢清晨一早就锻炼,但是晨练并非适合所有人。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,清晨运动,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。这类人群的最佳运动时间为16:00~18:00。
这几招助你避免运动伤害
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各自需要特别注重的地方,比如羽毛球要警惕扣球伤肩膀,登山要小心膝盖受伤,但总体而言,避免运动伤害是有一定原则可遵循的,下面是几条实用有效的小锦囊:
1.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和运动场所。穿宽松透气的衣服、合 45 33996 45 15287 0 0 3526 0 0:00:09 0:00:04 0:00:05 3526适的鞋袜,带足饮用水。如要进行户外运动,注意避免严重的雾霾、炎热、大风、大雨等恶劣天气和凹凸不平的路面,可视情况备好帽子、墨镜、手电筒等。
2.合理安排热身训练。锻炼前充分拉伸肌肉、活动关节。平日多加强下肢肌肉训练,强壮的股四头肌能够对膝关节提供相应的保护,靠墙静蹲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练习方法。
3.选对运动时机。中午和进餐过饱时不宜运动,一般选择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步行运动,切忌带伤带病运动。晨运开始时应先进行缓走,高血压患者不适合晨练。
4.运动量要合理。有条件的可以多项训练切换进行,避免某处肌肉过度锻炼造成损伤。运动时间不宜过长,身体不适时要暂停或减少运动量,有基础疾患者要咨询医生意见进行锻炼。
5.警惕运动期间身体发出的“警报”。如出现以下症状必须停上运动:胸闷伴随绞痛、呼吸困难、疲劳、恶心、眩晕、头痛、四肢剧痛、关节(包括足关节、膝关节、髋关节)的疼痛、两腿无力,行走困难、脉搏显著加快,心悸、心慌。
6.运动后的调整也很重要。运动后注意拉伸,不要蹲坐休息和骤降体温,也不要立即吃饭和贪喝冷饮,可依据运动强度适当补充水分和蛋白质。
最后听有约君一言:
无论是想告别啤酒肚或大象腿,还是更进一步练出马甲线或八块腹肌,都要明白健康的体魄无法一蹴而就。健身再好,也应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量力而行,用科学的方式锻炼,远离运动伤害,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可取。
部分内容整合自广州日报、华商报、跑步派
文: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、黄蓉芳、任珊珊
编辑:李津
图@视觉中国、网络资料
了解近期热点文章
空腹不能吃药?|你听到的空腹禁忌很可能是谣言,一篇文章告诉你空腹究竟不能吃什么
端保温杯喝枸杞水=中老年?院士和中医都说不服!告诉你保温杯的正确泡水方式……
回复以下关键词
即可了解相关热点文章
——大众养生——
膏方 | 药材 | 八段锦 | 天炙 | 养生 | 抗衰老
养生月历 | 春躁 | 春困防霾 | 中暑 | 夏天养生 | 冬季护心
回南天 | 灭蚊 | 手足口病 | 中风 | 痛风 | 急救
手筋膜炎 | 膝关节 | 肩周炎 | 腰痛 | 脊柱侧弯
椎间盘突出 | 颈椎病 | 颈动脉硬化 | 血压高
心脑血管 | 糖尿病 |白血病 | 淋巴瘤 | 心房颤动 | 尿结石
眼疲劳 | 眼科 | 近视耳朵 | 嗓音 | 斑 | 激素依赖性皮炎
流感 | H7N9 | 哮喘病 | 慢阻肺 |慢性鼻炎 | 改善打鼾
口腔溃疡 | 细菌感染 | 食肉菌 | 胃病 | 诺如病毒 | 结石
胃癌 | 肠癌 | 便秘 | 蛋白尿 | 肝炎 | 肝吸虫 | 炎症性肠病
午觉 | 穿鞋 | 手镯卡肉 | 电线辐射 | 基因检测 | 脸盲症
手机综合征 | 考试综合征 | 偏执狂 | 精神病 |艾滋病
常用药 | 维生素 | 风油精 | 阿斯匹林
——吃出健康——
粥 | 补钙 | 补血 | 食疗 | 感冒忌口 | 病后进补
韭菜 | 菠菜 | 艾草 |槟榔 | 西瓜 | 木棉花 | 荔枝病
鲜花食方 | 食盐 | 食姜 | 药膳
功能食品 |有机食品 | 无麸质饮食 | 低碳饮食
消食食疗 | 食滞 | 三高 | 肝硬化饮食要点
——至靓至FIT——
运动医学 | 减肥 | 防晒 | 食疗 | 瑜伽 | 肥胖 | 祛痘
化妆品 | 鱼尾纹 | 跑步瘦身 | 高跟鞋 | 单车病
护齿 | 刷牙| 美牙技术 | 箍牙 | 种牙 | 漱口 | 跳绳
——家有老人——
骨质疏松 | 老年痴呆 | 老人健身
老人腰腿痛 | 心血管药物 | 更年期骨质疏松
——防癌之道——
胶质瘤 | 丙肝 | 鼻咽癌 | 皮肤癌 | 癌从口入
乔布斯癌 | 前列腺癌 | 肿瘤治疗 | 癌症 | 肠癌
——两性健康——
男性健康 | 盆底治疗 | 宫颈糜烂 | 子宫 | 月经
乳腺检查 |乳腺疾病 | 乳腺增生 | 乳腺癌 | 崩漏 | 尿失禁
——备孕/母婴——
辅助生殖 | 产后恢复 | 小儿睡眠 | 试管婴儿
高龄生育 | 宝宝误食 | 奶廯 | 探月子 | 长高 |多动症
坐月 | 产后运动 | 产后恢复 | 多囊卵巢 | 母乳
——就医指南——
药价 | 输液 | 医改 | 医院分舵 | 分娩服务地图
——名医大讲堂——
减重 | 备孕 | 虚寒 | 养生 | 喝汤 | 儿童哮喘
单车骑行 | 食源性疾病 | 心律失常 | 肠胃性感冒
心肺复苏 | 过敏 | 抗癌
[ 近期热点活动 ] 感动瞬间 | 最美笑容 | 家庭医生
也欢迎您在后台留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,
我们将按需不断更新内容!么么哒~